“山寨鸭”引发的“蝴蝶效应”
由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·霍夫曼先生创作的设计作品“大黄鸭”,9月6日起进驻北京,目前正在北京园博园展览、展示。在此之前,北京一些地方出现了疑似山寨“大黄鸭”。日前,“大黄鸭”在京的展览权及衍生品常识产权单位,发出媒体通报函,要求涉嫌侵权者停止违法行为。(9月15日 人民网) 霍夫曼先生的“大黄鸭”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展览,“大黄鸭”的萌态勾起了人们的童心,引来了无数的围观。但在其他地方并没有“山寨”货出来与它“抢镜”。如今不远万里来到北京的“大黄鸭”却要面对“山寨”的强势来袭。 中国的“山寨”实在让人叹为观止,大到建筑,汽车,小到电器,玩具。只要有点名气就一定会被“山寨”。个人认为“山寨”成为一种主流,一种学问是一种悲哀。 首先,“山寨”扰乱市场,影响企业发展。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“山寨货”让人难辩真伪,影响了“正牌货”的销售和形象。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。有的“山寨”可能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。 其次,“山寨”培养了惰性。有了“山寨”人们不再主动去思考,创造,而是简单的模仿“山寨”。 长久下去人们会失去思考创造的活力,变成永远的“跟屁虫”。 中国人很懂得变通。如这次玉渊潭公园给大黄鸭“穿”上一件绿马甲,号称“大绿鸭”。这样的变身并不能掩盖它“山寨”的本质。如今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不如前,整天躺在先人的“功劳薄上”想着曾经的辉煌。但辉煌已经是过去式,只有不断的创造,超越才能延续辉煌,只顾眼前利益的“山寨”只会磨灭大家的创造力。 最后,“山寨”的盛行,同时反映出了大家对法律和常识产权的漠视。打击了原编辑创造的热情。(徐剑彪) |
责任编辑:贺 宏
分享到:
相关报道
在线评论